发布时间:
尤其是今年,在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这个关键之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为经济大省划了重点,还给江苏点了四个发力方向。每个经济大省,优势不同。这,决定了挑大梁的着力点,也各有侧重。作为同样被寄予厚望的经济大省,河南该怎么挑大梁?这几天,在河南代表团的热议中,挑大梁的着力点,越发清晰。
01不是都要当“苏大强”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经典台词,出自周星驰的电影《功夫》。而这句话,同样适用经济大省。挑大梁,就是他们共同的责任。先来看江苏的任务: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这对于河南等其他经济大省,同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并不意味着,其他经济大省挑大梁,都要成为“苏大强”。就像盖房子,有的柱子撑屋顶,有的柱子稳墙面,各有各的用处。而经济大省挑大梁,也是如此。最关键的,还是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成为国家战略短板的“补位者”。从这个角度看,虽然都是经济大省,但河南要挑的大梁,和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经济大省比,有相似之处,也有其独特性。
相似之处在于,都要在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国家重大战略落实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而独特性,则源于河南自身的地理、人口、产业等优势,以及在国家战略中的特殊地位。简单来说,河南挑大梁,得对准自己的优势:既要让农田里长出高科技,又要从内陆闯出开放路;既要带着一亿人奔小康,还要撑起中部发展的半边天。
02河南的路得自己蹚
要实现既要、又要、还要、更要,没有经验可供河南“复制粘贴”。河南,必须自己探一条路。这条路,就是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在深化改革和创业创新创造上奋勇争先;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在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奋勇争先。
河南挑大梁的着力点,为何是四个“奋勇争先”?这是基于中央对河南的定位与期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河南的优势摆在那里:交通枢纽四通八达,粮食产量全国第二,人口红利潜力大。但短板也很明显:产业偏传统,开放度不如沿海。所以,河南的“奋勇争先”,要破解的是“大象转身”的转型命题,其实是为其他内陆省探路。内陆省份咋转型?人口大省咋发展?河南探出路,全国能抄作业!经济大省挑大梁,不是与其他经济大省在同一领域“卷”,比拼谁更高。而是在国家最需要的领域,做不可替代者,并且,能为其他省份做示范。
03:为啥非要走这条路
在河南的四个“奋勇争先”中,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排在了首位。
河南“新春第一会”,聚焦的也是这一主题。
能看得出,河南很急。这其实,是急国家所急。
面对美国打响的关税战、贸易战,中国怎么办?
答案是:以自身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的不确定性。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是塑造确定性最重要的抓手。
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粮食大省、资源大省,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河南的优势很多。但最明显、最突出、具有引领性的优势,就是有着一亿人的大市场。
国家要应对贸易战,河南手握一亿人的大市场,得当好“内循环”的排头兵。
春节假期,河南旅游收入狂揽300多亿,电影票房冲进全国前五。一亿人的市场,消费潜力肉眼可见。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河南明确,向北对接京津冀,向东融入长三角和深化豫鲁合作,向南挺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向西联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新亚欧大陆桥。而这,也是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河南的主动作为。
当deepseek打破美国AI垄断时,河南的实验室里,正通过培育粮食新品种,打破另一种被“卡脖子”。
这种“顶天”与“立地”的协同发展,恰是中国经济韧性最真实的注脚。
毕竟,真正的大国经济版图,既需要冲锋在前的“尖刀连”,更离不开托底守盘的“压舱石”。
(文章来源于大象新闻)
咨询信息
文件下载
只需填写下面的表格,即可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