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能减排 | 氢能行业年产值将达12万亿元!
2021-01-15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出现逆转。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20》中指出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同比下降5.3%。其中,石油、煤炭和天然气需求分别下降8.5%、6.7%和3.3%,但清洁能源需求将增长0.9%。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全球不可再生能源储量的急剧减少,能源市场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各国投资向着新能源产业倾斜。作为替代传统天然气、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新型环保可再生能源,氢能源的普及已成为必然趋势。
各国布局氢能产业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原油进口量较去年仍大幅增长,打破了之前的原油进口纪录。从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目标等方面进行考量,开发清洁能源成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已知的能源结构中,氢能具有来源广、安全可控、低碳环保等优势,可同时满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被誉为21世纪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之一,各国家和地区纷纷将氢能纳入能源战略规划。随着美国大选的落幕,主张“100%清洁能源经济”的拜登即将入主白宫,美国乃至世界的能源格局或将出现重大变动。
自2018年以来,我国迎来了氢能产业的发展热潮。2019年3月两会期间,我国首次将“推动加氢等设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截至2020年8月,国内已有中石油、中石化为代表的12家能源领域央企涉及氢能业务布局。除了化工产业,氢能还用于氢燃料电池技术,推动了全球范围内以氢能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
氢能交通工具的开发和加氢站建设
中国具有丰富的氢能供给经验和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工业累计,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制氢国之一,初步评估现有工业制氢产能为 2500 万吨/年,可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初期阶段提供低成本的氢源。
同时,中国氢能应用市场潜力巨大。氢能在能源、交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燃料电池车为代表的交通领域是氢能初期应用的突破口与主要市场。目前,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已基本具备产业化的基础,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数据显示,中国汽车销量连续十年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 50%。
随着全球对环境污染与碳排放量的日益重视,氢能源已纳入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从而推动了充电、加氢等设施的建设和配套服务的提升。截至到2020年12月底,中国累计建成118座加氢站,其中建成的加氢站已投入运营101座,待运营17座,投用比例超过85%。此外,中国在建/拟建的加氢站数量达到为167座。(加氢站是通过将不同来源的氢气通过压缩机增压储存在站内的高压罐中,再通过加气机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注氢气的燃气站,是氢燃料电池产业化、商业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 3500 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5%。205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不少于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可减排约7亿吨二氧化碳,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
顺应行业发展趋势 利通先行一步
随着氢能源应用规模的增长,氢能源输送管道市场前景广阔,塑料管道或复合管道在氢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管道制造企业带来了发展良机。
根据氢气储运技术与成本分析,管道输氢或是最优运输方式,但目前我国在氢能储运技术、加氢机技术等领域技术还相对薄弱。要推动氢能源高质量发展,相关的制造企业要着力实现“卡脖子”核心技术的突破。
敢为人先的利通人,始终走在行业的前沿。在丰富的制造经验、优秀的科研团队及精良的加工设备加持下,利通以创新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主线,加大相关新品的开发力度。利通深入研究建设氢气运输管道的“卡脖子”问题,探索攻克高压气态氢(主要运输方式为长管拖车和管道输运等)、低压液态氢(主要运输方式为液氢槽车等)及固体氢的运输难题,力求打破国际相关技术封锁,推动橡胶软管及橡塑复合软管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填补行业空白。
作为深耕软管制造领域近20年的软管制造商,利通有能力、有实力协助各行业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构建,提高氢燃料储运经济性,推动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建成氢能社会奉献力量。
分享: